经络系统超越智能解剖学知识股票操盘需要多少资金,是生命实相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有质无形、完全独立的物元生理组织结构系统。
要想真正认识慧智同运下的人体经络系统和中医学的奥秘,就应当主动改变智能认识论而主动开启慧识,在未开启慧识之前,则应当尽量避免“以智解慧”和“以西解中”。
上一篇我们学习了肝经的经别、络脉、经筋等内容,道医学说认为“肝主筋”,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相关知识。
五、肝主筋
筋即筋膜和管状类具有弹性韧性类的组织。
“筋”,《说文解字》解作:“肉之力也”,即指坚而有力的肌肉而言;“筋”与“腱”难以区分,有时合称为“筋腱”,其实“腱”是“筋之本”,是附着于骨骼的部分。
展开剩余92%(图片来自《十二经络调筋术》)
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,是联结关节、肌肉的一种组织。
故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说:“诸筋者,皆属于节。”
筋和肌肉的收缩和弛张,即是肢体、关节运动的屈伸或转侧。
十二经将人体的上下、内外、前中后分为十二个区域,每个区域纵贯头足或手,并且具有一定的宽度、深度、长度。
分布在十二经中的肌肉、筋腱以及骨连结就称之为“十二经筋”。
十二经筋强调的是:经中之筋,即人体中的“筋”与“腱”。“经筋”不参与气血的循环流注,所以,无所谓“走向”。
《内经》中对十二经筋的文字记述,都是从四肢未端开始,逐渐向头身布散,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部,在躯干部构成了胸腹的外围,起到保护内臟的作用。
十二经筋在人体中的布散是以各经所处的位置决定的:足三阳经筋布散于下肢外侧,向上结聚于頄(面);足三阴经筋布散于下肢内侧,向上结聚于阴器(腹);手三阳经筋布散于上肢外侧,向上结聚于角(头);手三阴经筋布散在上肢内侧,向上结聚于贲(胸)。
它们之间的联系除在头、面、胸、腹部结合外,还在各经循行于踝、腘、膝、股、髀、臀、腕、肘、腋、臂、肩、颈等关节或筋肉丰满处,与邻近的其它经中的经筋相连接。
从经筋的分布和联络情况来看,经筋与肌肉、肌腱、筋膜、骨骼以及骨连结的关系极为密切。
《素问·痿论》说:“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。”说明经筋的作用是通过收缩、舒张产生运动,约束骨骼,利于关节的屈伸,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,维持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,构成体腔的壁(如颅腔、胸腔、腹腔和盆腔),起到保护内臟的作用。
《灵枢·九针论》说的“肝主筋”和《素问·痿论》说的“肝主身之筋膜”,主要是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。
故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说:“食气入胃,散精于肝,淫气于筋。”肝的血液充盈,才能养筋;筋得其所养,才能运动有力而灵活。
所以在《内经》中有些篇章写作“筋”,有些篇章写作“筋脉”,这是由于古人在观察人体时发现,血液有时是从肌肉中流出的,从古人将“脉”写作“温”,其中的“皿”就说明了肌肉对血液也具有相应的约束力。
所以,在早期人们将“筋”“脉”混称为“筋脉”,此时的“筋脉”一般指对血液起到约束力的脉管而言,如“耳后青筋”“腹部青筋”等,民间也有称体表的静脉血管为“筋筒”。
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称肝为“罢极之本”,也就是说,肢体运动的能量来源,全赖于肝的藏血充足和调节血量的作用。
如果肝的气血衰少,筋膜失养,则表现为筋力不健,运动不利,故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说“丈夫······七八,肝气衰,筋不能动”。随着对人体组织结构的不断深入了解,才逐渐将“筋”与“脉”分开。
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中说:“大筋緛短,小筋弛长。緛短为拘,弛长为痿。”这里所说的“筋”明显是指筋肉。所以,“筋”也是指能够产生力量,维持人体屈伸运动的肌肉。
(图片来自熊春锦先生课件)
新闻有过报道,一小伙因与女友生气吵架,手指僵硬成鸡爪般模样。
经西医检查,小伙患了过度通气综合征,由于情绪激动呼吸过快,导致体内二氧化碳不足引起呼吸性碱中毒。经过及时治疗,小伙病情逐渐好转,目前已无大碍。
在中医看来,肝主筋,吵架发怒后伤肝,肝血不足则筋缩,筋缩就成鸡爪了。
现在很多人肝胆不好脾气大,发怒后又伤肝胆,所以颈椎、腰椎、膝盖、关节病很多,其实都是筋缩惹的祸。当气血充盈、肝胆正常后,这些症状都可以很快缓解。
经筋疾病。经筋发生病症,多表现为拘挛、强直、弛缓、筋肉痹痛、掣引、转筋、运动不利、形体改变等症状。
经筋疾病的发病原因。
一是外邪侵袭。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等“外邪”入侵机体时就会引发经筋疾病。
二是跌打损伤,引起扭伤、肿胀、错位甚至撕裂等病变,进而导致气滞血瘀,筋气失调。
三是慢性劳损,人体某一部位因长时间的过度劳累所致的肌肉、筋膜、韧带、骨质与关节等组织的损伤。
四是臟腑亏虚会导致气血津液不足,影响经筋的正常功能,从而形成宗筋弛纵、四肢不利的病变。如肝臟亏虚会引发全身筋膜失养,可导致手足振颤、肢体麻木、屈伸不利等症状。
另外,气血流通于经脉之中,濡养着经筋,如果气血不足,筋肉失养,就会导致经筋痿软,引发经筋疾病。
这些都是因为,肝的阴血不足,筋失所养所致。
还可出现手足振颤、肢体麻木、屈伸不利、甚则瘈疭等症。
故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说: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。”
肝的气血可从爪甲上看得出来。爪甲,包括指甲和趾甲,乃筋之延续,故称“爪为筋之余”。
肝气血的盛衰,可影响爪甲的荣枯。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说:“肝之合筋也,其荣爪也。”
肝气血充足,则爪甲坚韧明亮,红润光泽。若肝气血不足,则爪甲软薄,枯而色夭,甚则变形脆裂。
经筋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筋伤的方法,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在《黄帝内经》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《金匮要略》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《针灸甲乙经》等历代中医典籍中均有明确记载。
因其效果显著、经济方便、无毒副作用,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很大发展。
东汉医圣张仲景在其《金匮要略》中论述:“转筋之为病,其人臂脚直,脉上下行,微弦,转筋入腹者,鸡屎白散主之。”
唐朝孙思邈所著的《千金要方》不仅记述了大量筋伤疾病,而且特别归纳出擦、捻、抱、推、振、打、顿、捺等治疗手法,对经筋疗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(图片来自《十二经络调筋术》)
经筋疗法在宋朝有了很大发展,此时期的《伤寒明理论》《永类今方》《世医得效方》等医学著作都不同程度地论述了经筋和经筋疗法,得出治疗筋伤早期宜活血化瘀、中期宜养血舒筋、后期当培元固肾等原则。
药浴增强抵抗力。人体的皮肤、汗腺、皮脂腺等体表组织,是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。中药药浴疗法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药物,改善皮肤生态系统,增强人体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,达到保健经筋的目的,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。
用十倍于药包(用市场上很常见的药包或德慧智节气药浴包即可)的开水浸泡5~10分钟。
根据自身耐性将水温调至39~45℃,并在泡浴过程中适当调整温度。
把溶解好的药包和药水同时倒入浴缸之后,用手揉捏药包,把里面的有效成分挤压出来。
在个人承受范围之内,尽量多坚持一段时间,最好达到10分钟以上,只要累计泡浴时间达到30分钟即可。
食疗防治慢性劳损。慢性劳损导致的经筋疾病中,以中老年人居多。
本病应以调养为主,除适当休息外,日常宜多食具有补肾、健脾、养血的食物。对于慢性劳损,有以下食补方剂可供使用。
板栗仁。干板栗仁7枚,每日吃2次。可缓解肾虚、腰膝酸软疼痛等症。
芝麻核桃糊。炒芝麻250克,核桃仁250克。将炒芝麻及核桃仁研末,加适量水、白糖搅匀,空腹服。每次9克,每日3次。适用于肾虚腰膝酸痛。
六、筋与神经
中医是用“筋”来解释西医的神经系统的。因为肝主筋,体内所有有形有相的肌腱、神经,一到了脊髓神经以后,就主宰了我们的随意肌系统。
所以,“筋”也包括周围神经在内,如《灵枢·经筋》篇说:“手太阳之筋……结于肘内锐骨之后,弹之应小指之上……”此处的“筋”指的就是位于尺神经沟中的尺神经。
人体在分工协作上,有个非常奇妙的现象,西方经常使用“上帝”这个词来解释这种现象,就是说“道”、“自然”赋予人的特点,随意肌是交给我们后天意识控制,而非随意肌一定要交给我们的神性系统控制。否则,我们的后天意识太容易犯错误。
不信的话,大家试试看,要是把心臓的跳动交给自己的后天意识控制,会非常幸福?还是会觉得非常痛苦?
肯定就会非常糟糕,说不定三天就把自己弄得死翘翘了。
要是在街上和别人吵了一架,自己火冒三丈,一下子弄得心率狂跳,频率太高,自己控制不住,结果就会玩完了。
但是,中医的祖先就发现,在道的境界当中构成我们生命的时候,就不将其交给我们的后天意识控制,而是交给潜意识在调节。
当然,如果在内部的验证可以深入到很深的境界时,仍然可以自主调节自己心跳频率,甚至是调节肠道蠕动。
人类最容易调节和管理的一个非随意生理功能,就是呼吸。
而且,它是一把钥匙,使自己可以真正进入很理想的层次,所以《呼吸铭》、《胎息经》都是可以指引人们进入先天状态。
对于生命的奥秘,我们祖先掌握的比较全面,而西医在这个认知上,还是局限在肉眼可见的范围里。
对神经系统的调控,实际上用意识系统是可以进行调节的,这是在浅表层。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它要受潜意识控制。
比如神经系统,西医分有交感神经系统、副交感神经系统,但是中医重隐不重显,就像老子所说的“知其白,守其黑”。
对于白境的东西,知道有那么个东西在那儿就行了,但是要把肉眼看不到的系统要守住,所以在人体这个系统当中始终强调精、气、神,对人体的周围神经、脊髓神经这个系统,划归在肝、肝经这个系统,进行主宰和调节。
而其它情况,并没有把它们严格区分开来。这样,就可以有机一体地研究很多生命现象,调节人体整体平衡。
人体的神经系统,像网络一样分布全身的各个角落。
如果单纯站在西医智能的“眼见为实”立场上,就很容易犯下“以智解慧”片面而局限的错误而难以发觉,就会将需要“慧智共运”而把握的生命经络现象矮化,只会认为经络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分类现象。
但是,如果研究者真正具备着慧智同步的能力,而且也掌握解剖学时,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。
资料来源:
1.《道医学》,作者熊春锦 华龄出版社出版 2022年
2.《经络医学概论》 作者王居易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
3.《以象释医》 作者曹奛 路枚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
4.《十二经络调筋术》作者陈飞松 于雅静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
5.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股票操盘需要多少资金
发布于:上海市